类风湿、风湿、骨质增生、颈椎病、肩周炎、脊椎炎、腰椎盘突出、痛风、坐骨神经病和顽固湿疹、痔疮
引发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是什么?您知道吗?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是2001年国际风湿病联盟儿科委员会对儿童时期(小于16岁)以慢性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、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,包括关节、皮肤、肌肉、肝、脾、淋巴结的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的统称。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年龄较小的患儿常先有持续不规则发热,其全身症状较关节症状更为明显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国外发病率为113/10万,占全部风湿性关节炎的5%。
患类风湿关节炎并非成年人的“专利”,儿童患病者也不在少数。儿童关节炎在美国称幼年类风湿关节炎,在英国和欧洲则称儿童慢性关节炎。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和失明的首要原因。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不同气候地区均有发病。在美国,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为每年12—13.9/10万,芬兰为9.2/10万,瑞典为12/10万。
16岁以下儿童得了类风湿关节炎,全身症状明显,与成人患的类风湿关节炎有所不同,故特地命名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。该病在女孩较多见。其病因、病理变化、发病机制均与成年类风湿关节炎相似。它的发生与免疫调节异常、儿童时期支原体和病毒,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,但真正的病因至今未明。因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遗传易感性,患儿家庭中常有其他人患类风湿关节炎。此外,关节外伤和创伤,环境影响,如潮湿和气候变化,心理刺激等也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。由此可见,本病的发病可能在感染及环境因素影响下,易感个体出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。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,沉积于组织而出现关节滑膜增殖和软骨破坏等。
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16岁以下的任何年龄,以4岁以下儿童为多见。女孩在1—2岁为发病高峰,男孩则以2岁与9岁两个年龄为发病高峰。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与成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不同,其特点是除关节炎症和畸形外;全身症状很明显,如发热、皮疹、肝脾和淋巴结肿大,胸膜炎和心包炎等。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可迁延数年,常常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。经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,多数患儿预后良好,部分遗留关节畸形,造成功能障碍,另有部分则过渡为成人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。
由于儿童对一些抗风湿药物的不良反应比成年病人更敏感,因而在用药以前,应该慎重选择,用药以后应密切观察.治疗宜先从简单,安全和比较保守的疗法开始,如未见效再选用其他治疗。除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症治疗外,应尽早开始用慢作用药,一种不足时在密切观察下也可采用联合疗法。毒性较大的免疫抑制剂只在严重情况下才谨慎使用。中药可根据病情辨证施治,或者选用雷公藤等中成药进行治疗。如加用理疗、针灸等综合治疗效果则会更好。